•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人才

来源:外国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9-03-25

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古今有不同的老师,那显而易见,有其师必有其徒。

古往今来,儒雅的书生出现在中国的每个朝代,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也以儒家思想为主,学生自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教一直为中国学生所坚守。但时过境迁,随着教育制度的变化,教风学风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

学子们不在局限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代学子由于知识的局限,科技水平不发达,对科学的知识知之甚少,即使有《九章算术》和《水经注》等古代的科学著作,那些埋身于四书五经的老教书先生们也不屑于学习了解。而且中国古代是以诗词歌赋取士,为了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老师们在教学时更侧重于文学方面。学生们在儿时就必须熟读四书五经和各种儒家书籍。他们的的文学造诣,可能远超今人,却从不会去思考自然,思考科学。因此古人有大学问的人,都被叫做文人,做出的学问大多也都是文学方面的。而到了现代,外国科学文化、思想的不断涌入,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也就不断增长,老师的分类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就越来越多元化。因此现在的学生的知识面自然也就要比古人要宽得多。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学生学习的侧重点的不同。古代教师都侧重人的思想、认为自己的知识应该渊博,为人师表就应该重礼重义。那么教育出的学生,自然也就重礼忠义。而在现代,教师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一切的对错都有确定的评判标准。这就使学生更加理性和倾向冷静科学的分析事物。总的来说就是古代学生比较侧重于感性,而现在学生比较侧重于理性。

第三个不同,是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古代以古书为课本,以史为鉴,因而学生的思想中带有一些传统的思想,喜欢以古代圣人为目标来标榜自身。而现在,古代的许多已经落伍。时代的变化要求老师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因此学生大多也就具有了创新性的特性。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去寻找新的方法。如果说古代的学生更愿意去总结,那么现在的学生更愿意去发展。

最后一个,我觉得就是学生的构成也变的不一样了。虽说科举制使寒门子弟有了读书的机会,但有老师教课是世家才能拥有的特权,所以说真正考中状元的多数都是书香世家的公子。寒门难出贵子自魏晋那时便开始了,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教导,老师的学生也大都是大富大贵之辈。而现在国家普及教育,实行义务教育,全部的孩子都能受到同等的教育,都能收到老师的教诲,老师的座下既有富二代,也有勤奋好学的农二代,是的,寒门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再社会上取得成功,出人头地。

思想与教育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不一样因为我们有了思想。但时代决定不了我们的思想。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才是决定时代的人。让我们得思想闪耀在中国新世纪的光辉之页吧!

上一条: <散文>随笔
下一条: <散文>山行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