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依然远,脚步还在前行,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他是一个在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
那年夏天,他终于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顾不上兴奋落泪的父母,他一口气爬上了村后那座小山的山顶,一颗沸腾的心怦怦地跳个不住,全身膨胀着狂喜,似乎一不留神就会满溢出来。抬头远眺,一条绵长的山路蜿蜒逶迤在群山之间,兜兜转转伸向远方,伸向山外那个全新的美好世界。他眼眸中的憧憬越发热烈起来,好似跳动的火焰。轻风摇曳,山间的野草不知趣地戳着他的裤管。小伙子嘴角露出一丝踌躇满志,抬起脚毫不留情地踩下去。
离开家乡,他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也越过人来人往的喧嚣。求学、找工作、就职,每天奔波在生计的道路上,青春的背影渐渐染上淡淡的风霜。时光的齿轮无声无息地转动,带走了年少时的肆意张扬,却给他留下许多追逐的疲惫和迷茫。生如夏花、落如秋叶的人生,似乎已经遥不可及,生活的漩涡裹挟着他失去了原有的方向。毫无征兆地,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他收到了母校老师的来信。静谧无声的夜晚,他坐在逼仄的出租屋里,耳边不断回响着老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你是老师最骄傲的学生,回来接我的班吧,培育山里这些可爱的孩子。”这呼唤仿佛是一种难以抵抗的诱惑,又如同黑暗中透出的一缕微光,他就这样踏上返乡的路。
故乡的山村是一首反复吟唱、尽显韵味的老歌,旋律不变却让他感受到熟悉的温暖与安详。村后的小山默默承接着自然交替的轮回,村前的老井静静守候着平淡如水的光阴。岁月放慢了脚下的节奏,不急不徐地,就连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也和十年前的自己一样。
偶然碰到那个孩子是在他回乡后去邻居家串门的时候。低矮的房子里,小小的窗户,灰暗的光线。瘦弱的少年侧着身子坐在一张破旧的凳子上,床上放着英语书,这就是他的书桌,他认真地抄写着英语单词。看见有人进来,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解释说:“这次考试没考好,因为好些英语单词还不会读。”环顾房间,与寒酸不堪的家具格格不入的是摆在床头厚厚的一套《四大名著》。孩子颇为自豪地说是城里打工的哥哥买的。他的哥哥,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已经离家打工快两年了,为了省路费从没有回过家,却一直用微薄的工资默默支持勤奋刻苦的弟弟。小伙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眼中不知不觉氤氲出一片朦胧,内心纷杂凌乱的思绪却渐次清明起来。
第二天一早,他便来到了母校。山村学校,白墙黑瓦木窗的三排平房,看上去颇有些简陋,犹如一只小小的巢,静静地伫立在葱翠的山谷里。巢虽然寒酸,但淘气的山里孩子如一群欢乐的小鸟从这里飞进飞出,汩汩流淌的知识清泉会哺育他们成长,帮助他们用翱翔的翅膀战胜愚昧贫穷的荆棘。脚下的路有一些泥泞,可他毫不犹豫地踏了上去,心中激荡着久违的激情。
时光倏忽而逝,当孩子一个个毕业升学,当美丽的山村迎来了一个个丰硕的秋天,他的两鬓也生出了些许的白发。黄昏,山里的太阳已西斜,远处青山的轮廓渐次朦胧。他送走最后一位放学的孩子,惬意地在路旁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凝望着远处袅袅的炊烟,轻轻抚弄身旁壮实丰盈的小草。
是啊,传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多数人的一生犹如那不起眼的草,沉默中努力生活了一辈子。草芥虽小,却唯美了整个春天。有时候,看似平凡的,未必就没有创造伟大奇迹的力量。
平凡之路,荏苒时光,清淡着不觉漫长,生活或许就在不经意间送上满怀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