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文字的魅力 无法代替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9-09-01

我曾浏览很多摄影师的微博,昂贵的器材,缜密的构图,精细的加工,都没有一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更让我心动。手中的手机,似乎成为我们记录一切美的首选工具。但我认为,有些真情只有笔尖才能流淌,有些美好只有文字才能书写。

文字的魅力,是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泛黄的绢帛,玄色的文字,一样可以记录下五彩斑斓的盛世,留住音形声色的鲜活。就像唐诗宋词,用最朴素的方式,留下最绵长的遐思。

短短微博、朋友圈,随手编辑发送,不必构思和回味。看似方便直接,但味同嚼蜡。而文字不同,诗歌不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每一个文字诞生的必经。书写文字时,我们都在进行对于美的自我沉淀和二次加工。最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文字带着我们的心血和思想,诞生于笔尖,跃然于纸上。

我猜,徐志摩那天看到的夕阳应该是金色的,因为“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但若他真的可以拍个照片发到朋友圈,色彩鲜明的大图片赫然摆在我眼前,恐怕我心中的一千个幻想都要破灭。固定的颜色会桎梏我头脑中流动的风景,“简单粗暴”的配图文字会让其庸俗乏味。而文字,沉默着讲述古往今来的风景,却分明有声有色。

“植物死了,把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死了, 把生命留在诗句里”,冯骥才曾这样说。真正有内涵的文字有着超越其他表达形式的独特意义,可以赋予美丽以最长久的生命。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世人对王维的中肯评价。他以单纯质朴的方式记录世界,生动形象的诗句足以穿越千年时光,将一份美好和想象呈递到我们面前。诗句、文字,的确捆绑着诗人的灵魂,否则,又怎会历经时光的风化而更加动人?

当然,我也很幸运自己生活在这个光纤纵横,信息飞跃的年代。我拥有科技的力量,同时又可以在文字中寻找一片温柔。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置身林逋家的小院,细数疏梅几朵;“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我与刘长卿一同雪夜造访芙蓉山主人;“一抹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站立江边,耳闻流水的声响,脚下苍山如海,头顶残阳如血。

不喧哗,自有声。文字就像种子,栽种人们最诗意的灵魂,绽放无法代替的魅力。

上一条: 〈诗歌〉择风
下一条: <诗歌>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