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山河故人

来源:法251-4刘向阳发布时间:2025-11-06

昨夜又入旧梦,梦里仍是太公的那只旧书箱。

箱盖掀开,陈年的墨香与樟木的气息扑面而来,像豪饮了一坛时光酿就的酒。最上层,静静躺着一本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的《诗经》,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枫叶,轻轻一触,便碎作胭脂色的尘。我不由将脸埋进那发脆的纸页里,恍惚间,竟听见了八十年前的读书声。

那一年,太公十七岁,正是抱着这本《诗经》,穿过了三道封锁线。他说,每一页的韵脚里都藏着口令,平平仄仄之间,总能拼凑出完整的行军路线。有个雨夜,他们在破庙里避雨,借着闪电的刹那光亮,他看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眉批处,老祖母用朱笔细细写了两字:“盼归”。

山川如酒,浪过千秋,如今我于光标闪烁的间隙,总会瞥见扉页上那行小字:“赠吾儿,见字如面”。窗外,地铁呼啸而过,恍惚间,竟像是当年运兵车的汽笛。今晨我特意绕道老城墙,手指抚过砖石上那些模糊的弹孔时,忽然读懂了太公临终前的喃喃——他说,他听见了枫叶落地的声音。

原来,这世上有些相遇,早就在血脉里预演了千百回。

暮色氤氲,漫过了窗边秋色,我开始整理太公留下的札记。最新的一页,墨迹尚润:“近日总见少年们乘渔船过江,歌声清越如碎玉……”我正怔怔看着,忽然有秋意飘落纸面——窗外那株外公亲手栽下的枫树,今年落叶得格外早。

夜风轻轻拂过书案,带着纸张哗哗跳跃,最终停在《邶风》那一页。“死生契阔”的旁边,添着一行娟秀的批注:“九月初三,与君别于码头。”字迹被陈旧的水渍晕开,像一滴迟到了八十年的泪。

岁月酿酒,芳菲浸了时光。夜色涌入,枫叶被月光拥了个满怀,恍然思绪乍现——原来那些看似已经消逝的人与事,其实都在这人间烟火里静静发酵。如同此刻,太公的笔迹在台灯下泛起暖黄的光,而新生的花苞,正在窗外悄悄酝酿另一场春天。

起身关窗,玻璃上映出我的影子。

少年回眸,眉目中映着故人星辰——原来我们始终互为彼岸,在这永恒的血脉长河里,隔世相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