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胡同晨光与长安街风

来源:食242-2刘丁辉发布时间:2025-09-20

第一次在胡同里遇见北京,是九月初的清晨。我攥着地图拐进南锣鼓巷旁的岔路,灰瓦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墙根下的老槐树把影子拉得老长,几片未落的槐树叶被风卷着,轻轻擦过青砖墙面。一位提着鸟笼的大爷慢悠悠走过,笼里的百灵鸟唱着清亮的调子,他见我盯着门墩上的石狮子发呆,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这是道光年间的老物件儿,瞧这狮子的鬃毛花纹,多精神!”

后来我总爱在周末钻进胡同。护国寺街的糖炒栗子摊飘着甜香,刚出锅的栗子裹着焦壳,热乎气儿能暖到心口,排队时还能听见隔壁茶馆传来的京胡声,咿咿呀呀地和着食客的谈笑声;烟袋斜街的小店门口挂着褪色的蓝布幌子,老板靠在门框上,用带着儿化音的北京话讲老故事——说从前这里是王爷们买烟袋的地方,青石板路被百年的脚步磨得发亮,下雨天踩上去还会溅起细碎的水花。最难忘的是某个雪天,我在胡同深处看见一位老爷爷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摩挲着包浆温润的老算盘,指节轻轻敲着木框,门前的红灯笼映着白雪,晕出一圈暖红,像一幅温吞的老画。

可北京不只有慢下来的胡同。当我站在长安街旁,看国旗护卫队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朝阳把他们的肩章染成金色,军靴踏在路面的声响,震得人心里发暖;当我骑着车掠过奥体中心,银色的“鸟巢”在暮色里泛着微光,风里都带着蓬勃的劲儿。有时课后我会去中关村的咖啡馆,看玻璃窗里年轻人们敲击键盘的身影,指尖翻飞间满是朝气,连空气里都飘着创新的热度,偶尔还能听见邻桌讨论项目的声音,鲜活又有力量。

我渐渐明白,北京是多面的。它是胡同里的晨光,温柔地裹着岁月的褶皱,藏着老辈人的故事;也是长安街上的风,裹挟着时代的浪潮向前,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在这里,我既能触摸到老北京的烟火气,也能感受到新城市的生命力,在“鸟巢”的微光里看见希望。这两种气息交织着,藏在我走过的每一条路、遇见的每一个人里,成了我在这座城市里最珍贵的记忆。

下一条: <散文>选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