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江与岸之间,有着潮起潮落的动态变化。于尘世之中,我们仿若那沉稳的江岸,有着相较奔腾潮水更为恒定持久的内在特质,而周遭的机遇、挑战、人际关系恰似潮水一般,起伏涨落,与岿然如岸的我们共同构建起生活的全貌。
"江因潮涨落,潮与江奔涌",此乃生活常态。外界的种种因素对我们势必产生诸多冲击。当我们投身职场、参与竞争时,会被各种形势变化所左右,在社交圈子里与他人互动交往时,他人的成就与挫折亦会让我们内心泛起波澜。置身于这般无法逃避的情境里,多数时候我们似乎只能"伴潮起伏,随潮进退"。
但难道随波逐流便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吗?实则不然。"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真正坚固的江岸不会因潮水的涨跌而失去其根基与景致。人若江岸,真正铸就个体独特性的乃是个体的坚持与笃定信念的彰显。苏轼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源于他一生的学识积淀与精神磨砺,才会有像袁隆平这般在科研环境艰苦、研究资源匮乏、外界质疑声不断的浪潮冲击下坚守杂交水稻的研究,累土筑岸,成为一道坚实的堤岸,而非轻易被潮水冲垮的泥沙。
而笃定信念则是在成为江岸后安之若素的力量根基。所谓笃定信念,即不被外界干扰蛊惑,明晰自身的追求、目标并践行之、坚守之。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绘就了田园生活的清新画卷;现代有鲁迅不顾反动派的威胁恐吓,以笔为刃发出呐喊。他们把世俗的名利诱惑、恶意诋毁皆当作潮水泡沫,他们将一时的荣耀与追捧亦视为过眼云烟,他们自始至终都心无旁骛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杨绛先生在文革期间历经磨难,在文学成就被广泛赞誉时亦宠辱不惊,只是平静地书写自己的故事,传承文化的薪火。这便是坚定信念"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有力诠释。
岸有潮来潮去仍是岸,岸方为岸。我们寄身于社会,与世间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一现实,从而引发了人与事、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真正理想的人与外界关系是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安然若素,泰然地面对潮水更迭,立成有坚毅信念的江岸,活出我们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与潮水共生相伴的理想模式。
任尔潮起潮落,我自淡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