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时,乡间的街市便醒了。
先是几缕炊烟从远处的瓦房间升起,继而便有了人声。小贩们推着吱呀作响的板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条不过百步长的老街上。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大地在轻轻叹息。
街市不长,却五脏俱全。东头是卖菜的,西头是卖肉的,中间夹杂着些卖杂货的摊子。菜农们将还带着露水的青菜一排排码好,青翠欲滴。有个驼背老汉蹲在角落,面前摆着几把韭菜,根上还粘着新鲜的泥土。他不吆喝,只是静静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眼神飘向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肉案前总是最热闹的。屠夫老李挥舞着砍刀,刀光闪动间,一块块猪肉便被分解得整整齐齐。主妇们围在案前,七嘴八舌地讨价还价。老李的围裙上沾满油渍,却笑得爽朗:"王婶,这块五花肉最配您家的小炒!"言语间,刀起刀落,生意便成了。
街中央有个卖针头线脑的老太太。她的摊子极小,一块蓝布上摆着各色纽扣、针线、顶针之类的小物件。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手里总在织着什么。有小姑娘来买发卡,她便笑眯眯地多送一根红头绳。这摊子赚不了几个钱,却是街市上最有人情味的一处。
日头渐高,街市愈发热闹起来。卖豆腐的吆喝声,卖糖葫芦的铜锣声,补锅匠敲打铁皮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几个顽童在人群中穿梭,趁人不备偷捏一颗枣子,然后嬉笑着跑开。摊主看见了也不恼,只是笑骂一句"小兔崽子"。
最有趣的是算命先生的小摊。一张褪色的八卦图铺在桌上,旁边摆着签筒。总有些心事重重的妇人在摊前徘徊,犹豫再三后坐下抽签。算命先生捋着山羊胡,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却能让人掏出钱来,带着或喜或忧的神色离去。
晌午时分,街市渐渐散去。小贩们收拾着所剩无几的货物,主妇们提着满满的菜篮往家走。几个老人坐在街角的茶摊上,一壶粗茶,便能消磨整个下午。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谁家孩子考上了学,或是回忆往昔的岁月。
夕阳西下时,老街又恢复了平静。青石板上只余下些菜叶和脚印,见证着这一日的喧嚣。明日此时,同样的场景又会重演。这乡间街市就像一首循环往复的古老歌谣,平淡中透着生机,琐碎里藏着温情。
在这远离城市的地方,街市不仅是买卖的场所,更是乡民们交流情感、传递消息的地方。每一张面孔都熟悉,每一声吆喝都亲切。现代超市固然明亮整洁,却永远不会有这样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当最后一缕炊烟消散在暮色中时,老街沉沉睡去,等待着下一个黎明的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