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春之韵

来源:外国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4-08

春,自古便是诗家词人笔下的宠儿。她不仅点染了山河的秀色,更蕴蓄着丰厚的文化意蕴与历史回响。当温煦的东风拂过大地,仿佛揭开了时光的纱幕,引领我们走入那些历史人物的吟咏之中,品味春日的文化韵味。

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以他特有的明快笔调,勾勒出江南春色的绚烂。这不单是对自然景致的传神描摹,更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活力的由衷礼赞。在岭南的青山绿水间,农人们以竹筒引泉,灌溉新插的秧苗。这种与时节默契配合的智慧,也让我们领略到人类在自然规律中的灵动与创造。

北国的春,则另有一番气象。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将北地初春比作"刚睡醒的巨人",那里的原野上点缀着嫩绿的杨芽、淡紫的丁香,与尚未消尽的残雪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雄浑中见细腻的图景。春日的北国,恰似一位刚毅的汉子,眉宇间却流露着温柔的生机。而孩童们奔跑着放飞纸鸢的情景,更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欢欣。

春,不单是季节更迭的标记,更是文明进程的见证者。她唤醒万物,掩埋严冬,却让我们在松软湿润的春泥上,分明看见了历史的年轮。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精炼的笔墨描绘出一幅生意盎然的画卷。那些自在的飞鸟,在澄澈的天地间翱翔,看似超然物外,实则与四时同呼吸。它们的灵动与自由,让人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春,还是一种精神的隐喻。在东方哲学里,春象征着希望、新生与轮回。她启示着人们在困顿中保持信心,在沉寂里等待勃发。恰如古语所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日的原野,永远孕育着无限可能。

让我们在春野中徜徉,感受那份苏醒与悸动;在文明的脉络里,探寻春的人文底蕴;在辞章的宝库中,领会春的多重风致。让春成为我们心灵的明镜,让传统与创新在我们的血脉里绵延不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