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风蚀岩

来源:外国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3-22

初见是荒漠的褶皱。上个世纪的公交巴士悠悠荡荡晃在连环的沙山之间,转过一圈又一圈,坐在密闭的空间里,人都快要被晃醉,随着温度闭闭眼就能入睡。失神看着窗外这个未曾谋面的世界,怔望飞奔的胡杨林,对A来说,老天就像在这撒下一把沙,种了一点草,再铺了一排树,这里的生活,除了景观之外,对他来说是用知识无法想象的。行李箱与大小包裹在戈壁颠簸中倾倒,一行人立在这辽阔大地,一瞬间懂了原来地图上的等高线并不是夸张的图象,真实的西北如假包换充满了褶褶皱皱的地平线。这时,年轻的人们还很迷茫。

相识带来互相给予的春天。日头正沿弧线升到山头细沙的顶端又落下,汗珠正沿后脖颈在脊背骨骼形成的河上流淌。A在几日前来的路上就注意到了戈壁滩上的风蚀岩,那些被时光啃噬的纹络里藏着某种古老的密码。A注意到,支教班级里那个总是喜欢用红头绳绑作业本的女孩,正蹲在地上抚摸岩壁的龟裂。

忽然她转头问,“老师,它们会疼吗?”,小小的指缝里还沾着赭红的岩粉。

A愣神了一瞬间,她知道岩石经过风力的侵蚀作用成为风蚀岩,这写在课本的第28页,她也知道这里的气候干燥多风,她知道这里的植被是在艰难地生长所有的一切在成年的世界好像都很确切,但这次,她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答案去回应这个女孩的眼睛。

面对这样的最最清澈的孩子们,A其实早已感受到许多惊喜。他们会说戈壁石是自然色谱,风蚀岩是大地的棋盘,他们的嘴巴里会蹦出“风在石头里养了很多小刀”这样没人敢说出的最真的比喻。单纯的感性,完全被想象力支配的表达,突然间让A找回了那个曾经年少的自己。这时年轻的人们已经开始懂得,支教的意义其实不是单箭头。长大的人身上,童真影影绰绰。只有孩子仍然保有生命开始时的纯粹,带着无限旺盛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A一开始根本不懂,我也不懂,只有孩童懂。

躺在尚存余温的岩面上,看着暮色将裂缝染成紫葡萄汁的颜色,仔细思索,支教这件事情确是不对等的,我们用知识换来的是价值更加无法计算的一些东西,比如,孩子们给予我们的那些成年人世界里缺乏的美好。赭红、黛青的石头被风扇动着在巨石的角落生长,像孩子们未经调色的人生。千年风刀雕刻的沟壑里,我们落下知识的黑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的,但人生一定会在互相给予中补充养分,我们走向那片辽阔的大地,而那大地的风吹过,让我们在裂缝里长出了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