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湖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11-09

初见三元湖的那天,下午,无风,晴朗,残阳映于湖面之上,染红了半个湖泊,小桥上行人稀疏,钟楼与烟雨亭静静伫立在湖畔岸边,东畔荷花接天连叶,湖水静谧,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

不知从何时起,“湖”,这一物象让我分外着迷。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汹涌,没有无垠大海的广阔空灵,但它有独属于它的宁静深邃。凝望它时,我的大脑会不自觉地放空,思绪慢了下来,却也更加清晰了起来,仿佛它为我竖起了一个屏障,让我与喧闹的外界相隔绝,从而使我可以向内出发,评判自身的得失,探求自己的本心,思索自我的价值,这种独特的体验是其他事物所无法带给我的,像音乐,它可以使我放松,去放空自己的大脑,但不会让我的思绪更加明晰,也不会引导我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湖”的深邃让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让人抓不住它的本质,引发人们的思考。

湖也不是总是静的,应该说它就没有完全平静的时候,它一直是动的。从现实角度上讲,一个水体若是缺乏水体交换,其结局必然是干涸死亡,湖带给人静,但其本身离不开动。

我时常会想,“湖”其实与人很像。人未尝不是一个“湖”,一个承载着各种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深不见底的,难为他人所知其本质的,移动着的“湖”。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湖”,承载着独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纵使共情能力再强,也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

“湖”离不开动,人也一样。“湖”需要水体交换,人需要与他人交流,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孤独。与他人交流也许会让自身汲取有用的经验或获得有益的情绪价值,也有可能在交流中被伤害,被毒害,但我们必须与人交流,不与人交流就是在静静等待自己的“干涸”,是必然的自我毁灭。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湖”,都要积极的与他人交流交往,在这一“交换”的过程中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获得新鲜有益的“水体”,实现自我的发展。

上一条: <散文>历史叩问
下一条: <散文>忆塞北

关闭